杨荣国 1907—1978 学者。湖南长沙人。1929年毕业于上海群治大学。1937年在湖南省担任文抗会理事,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重庆东北大学、南宁桂林师范学院教授。1949年任湖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1953年调到广州中山大学,曾先后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历史系主任、哲学系主任等职,并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1974年任四届人大常务委员。为较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学者之一。注意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来考察社会思想的发展,并力图通过哲学的两军对垒来揭示每一历史阶段哲学理论思维形式的根本性质,由此来探索中国思想史发展的客观规律。1940年出版《中国古代唯物论研究》,认为春秋战国之学术繁荣,归根结底是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特别发达”。为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抗战期间,为反对国民党提倡的“尊孔读经”,曾撰《孔墨的思想》一书,指出孔子“好像一般要拖着时代往后退的人一样,总是顽固到底”。以后一直对孔子思想持批判态度,认为其基本倾向是保守的,但肯定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其教育思想对后人有积极影响。为文注重通俗化。其主要代表作《中国古代思想史》一书,除行文力求易懂外,引证古文多译为白话,对中国哲学史的宣传和普及起了一定的作用。曾参加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的编写工作。晚年主编《简明中国哲学史》,把“儒法斗争”作为中国哲学史两军对垒的主要内容。主要著作还有《中国十七世纪思想史》、《谭嗣同思想研究》、《初学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