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神论 atheism 否定一切宗教信仰和鬼神存在的学说。同“有神论”相对。它反对在物质世界之外存在着神并由它主宰世界万物和人类命运的观点。其理论基础是唯物主义。其产生和发展,同社会经济、政治(阶级斗争)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特别同哲学唯物主义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这个术语最早出现于柏拉图的著作(《苏格拉底的申辩》、《法律篇》)中。在中国,无神论思想在殷周之际就有萌芽。以后战国荀子、东汉王充、南朝齐梁范缜等人,都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对神(天命、天志)鬼(灵魂不死、冥界)进行批判。荀子主张天道自然,“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礼论》),把万事万物主宰者的天还原为自然。王充用唯物主义观点批判了“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范缜著述《神灭论》,给有神论思想以沉重打击。在古代埃及,最初的无神论思想反映在那不相信冥土生活的《竖琴手之歌》,以及古纸草书《果尔神和塞特神的争论》中。古代印度的贤者布里诃娑婆蒂及其学生否定神和冥界存在,嘲笑对神的祭礼和膜拜。古希腊罗马的赫拉克利特、德谟克里特、伊壁鸠鲁、卢克莱修等唯物主义哲学家,都否定超自然的神和天意的存在。色诺芬尼关于人按照人自己的形象创造神的观点,反映着无神论与有神论之间尖锐的激烈的思想斗争。近代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为无神论者批判宗教神学提供了自然科学的论据。16—17世纪欧洲自然科学家和唯物主义者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著作沉重打击了宗教唯心主义,并因而遭到教会的残酷迫害。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无神论思想得到广泛流传。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尔巴赫、狄德罗、爱尔维修、拉美特利等人,都是战斗的无神论者,并把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同对封建暴君的无情揭露结合起来。德国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则进一步指出,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上帝是人们幻想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无神论的主要缺点是不了解宗教有神论产生的社会根源,不能科学指出消灭宗教有神论的途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理论的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继承了以往无神论的优良传统,但比以往一切无神论都更彻底。它揭示了宗教有神论产生和发展的秘密,对宗教的本质、根源和消亡途径都作了科学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指明宗教、有神论观念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彻底消灭了剥削制度和一切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完全消灭有神论和宗教迷信观念。“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96—97页)。20世纪资产阶级无神论的主要形式是“激进的人道主义”,主张以人道代替神道。逻辑实证主义也激烈地否定上帝,认为上帝是一个没有意义的、不可知的概念。萨特也把他的存在主义说成是“从彻底的无神论立场得出一切结论的一种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