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新马克思主义
类别 哲学
释义 新马克思主义     neo-Marxism

20世纪20年代以来“重新解释”和“重新设计”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和流派的统称。德国梅林在1901年《新时代》杂志发表的《新马克思主义》一文中首先使用该词。70年代在西方广泛使用。它发端于20年代,当时匈牙利、德国和意大利有一些共产党员想通过总结俄国革命胜利和本国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探索适合西方国家情况而有别于列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自称既反对第二国际的新康德主义,又反对共产国际的“机械唯物主义”,要“重新发现”马克思主义。其创立标志是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和葛兰西在《新秩序》上撰写的论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出各种流派,60年代得到较广泛传播并进入高潮,70年代以来转入低潮,但仍有相当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西方马克思主义。(2)1956年苏共20大以后在东欧各国出现的不同于苏联和东欧国家正统理论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派别。其中有南斯拉夫实践派、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波兰华沙学派、捷克斯洛伐克学派。他们大都是该国“持不同政见者”,着重探索在公有制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主要论述实践和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异化、民主和自由等问题,争取实现“具有人情味的社会主义”。东西欧新马克思主义者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关系密切。卢卡奇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又是布达佩斯学派首要人物;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尔库塞、哈贝马斯、E.布洛赫、哥德曼等都参加南斯拉夫“实践派”的《实践》杂志编委会。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者承袭了西欧新马克思主义者的许多观点。新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统一的具有共同理论体系的学派。其基本观点有:19世纪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不能用来分析现阶段的资本主义,它的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理论等已“过时”,被时代所“超越”;苏联等国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官方化”、“教条化”、“公式化”,使之“停滞”、“僵化”,形成“危机”;马克思主义应“开放”,同各种流派的现代西方哲学相结合,以此“补充”、“革新”马克思主义;实践是世界的本原、解释历史的最普遍的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一元论”、“实践哲学”;认识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的主体性在认识中有突出的重要性,反映论是把物质与精神对立起来的“二元论”,是只要反映、不要创造、否认能动作用的“机械论”;辩证法只局限于意识和社会历史领域,可归结为“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不存在自然辩证法,“真正的对立”是实在的,现实中和科学中是没有矛盾的;历史中不能排除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不存在历史规律以及历史决定论;异化是批判资本主义的中心范畴,异化具有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普遍性;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革命的真正目的是解放人性,马克思主义可归结为“人道主义哲学”;社会主义革命的主体已不是传统的工人阶级,而是激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和新工人阶级;革命的战略是先要争取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主导权,进行心理革命和文化革命。新马克思主义有相当多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但它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和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对当代世界出现的新问题的探索,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新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点在于“非正统性”,要“发现”与“设计”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以同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相抗衡;其区别在于前者还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从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思潮。该派代表作有《历史和阶级意识》(卢卡奇)、《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柯尔施)、《狱中笔记》(葛兰西)、《希望的原理》(E .布洛赫,3卷)、《卢梭和马克思》(德拉-沃尔佩)、《辩证理性批判》(萨特)、 《马克思主义史》(弗兰尼茨基)、 《具体的辩证法》(科西克)、 《单面的人》(马尔库塞)、 《保卫马克思》(阿尔图塞)、《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柯拉柯夫斯基,3卷)、《处在十字路口的共产主义运动》(沙夫)。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9 19:4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