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情结cognitive complexity
比厄里(Bieri, J.)于1955年提出这一术语,指按多维度方式分析解释社会性行为的能力。认知情结较高的人在理解别人行为时, 比认知情结较低的人能采用较多的鉴别或区分系统。认知情结可用信息存储网格(repertory grid)加以测量,其结构间相关性越低,认知情结程度则越高。但是,要表明认知情结,这种结构间的低相关性必须在重复检测被试者时呈现不随机改变、前后一致的形式。如果这种结构间的低相关性随机改变、前后不一致,那么,这仅仅表明为思维障碍。1965年班尼斯特(Bannister, D.)和弗兰塞拉(Fransellar, F.)认为精神分裂症可产生结构间随机相关性,但这并非认知情结。这一概念已引起很多方法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