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相对剥夺论
类别 心理学
释义

【相对剥夺论】
 


拼译:relative deprivation theory
 


研究经济地位、福利待遇、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机会状况与犯罪关系的理论。社会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倡导者美国社会学家J.布劳和P.布劳1979年在《美国社会学评论》上发表《不平等的代价:都市结构与暴力犯罪》一文,阐述该理论。认为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上的差距、社会关系资源的多寡、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声望的高低、支配权力的大小以及自我实现机会等,均可成为产生相对剥夺状态的原因。处于相对剥夺状态者因其所处的社会阶层地位而遭社会的拒绝和歧视,便反抗现有社会文化价值和行为规范。该理论对处于相对剥夺状态的下层社会成员的犯罪有几种解释:(1)因权利冲突,中上层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将下层社会成员的许多行为标定为犯罪。(2)下层社会成员生存在一个由中产阶级价值观规定的社会中,其适应和实现这些价值的途径是封闭的。(3)处于受拒绝和歧视地位的下层社会青少年从存在于下层社会的亚文化中寻求获得财富和社会地位的非法手段。(4)下层社会违法行为的风险较低。(5)对隐案(即在官方统计中未出现的已发生的案件)的研究表明,社会对不同阶层者的违法行为的反映不同,下层社会青少年的违法行为易被标定为犯罪。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7 21: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