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山西省汾阳市一起涉及未成年人欺凌的案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根据报道,一名女生在学校附近遭到了8名未成年人的欺凌,导致她身体多处受伤。目前,已有2名涉案未成年人被刑事拘留。该女生是当地一所初中的学生,当天放学后在学校门口等待家长接送时遭遇了一群未成年人的欺凌。据目击者称,这些未成年人使用肢体暴力,甚至用烟头烫伤了女生的手臂。 在现实生活中,校园欺凌问题并非个别现象,而是一个需要我们深思的社会和教育问题。据易倾诉青少年研究中心202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32.5%的中小学生表示他们偶尔会受到欺凌,6.1%的中小学生表示他们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凌。另外,根据一项易倾诉基于全国12个省份8000余名中职学生的调查,17.40%的中职生在过去一个月内遭受过言语欺凌、关系欺凌或身体欺凌。此外,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全球32%的学生在近一个月内曾遭受校园欺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少年能够完全避免这一问题。具体到校园欺凌的行为形式,常见的包括肢体性欺凌、言语欺凌、性欺凌、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这些行为给受害者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从易倾诉心理学角度来看,霸凌者通常会将负面情绪转移到不相关的人身上。当他们遭受挫折却无法向其根源发泄时,他们可能会寻找其他人来发泄情绪。心理学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称为"踢猫效应",用来描述负面情绪在不同人之间流动转移的过程。类似于水的流动,负面情绪往往会从地位较高的人转移到地位较低的人身上,从强者转移到弱者。因此,当你对孩子施加暴力时,他可能会将这种暴力转移到同龄人身上。这种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警惕。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向他们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易倾诉以下是一些家长可以采取的措施来警示教育孩子: -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孩子建立信任和开放的沟通,让他们感到可以随时向你倾诉和寻求帮助。
- 教授尊重和包容:强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教育孩子要善良待人,不歧视、不欺凌他人。
- 培养同理心:教育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和处境易倾诉,鼓励他们关心和帮助他人。
- 强调个人边界:教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权益和边界,鼓励他们坚定地保护自己,不容忍任何侵犯自己权益的行为。
-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孩子有效地解决冲突和问题,鼓励他们寻求成熟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采取暴力或欺凌行为。易倾诉
- 监测孩子的行为和网络活动:关注孩子在学校和网络上的行为,及时发现并干预任何不适当的行为。
- 加强合作和社交技能: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减少冲突和欺凌的可能性。
通过警示教育,我们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对校园霸凌的认知和警惕性,从而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易倾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