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 《说文解字注》
顈水。出颍川阳城乾山。东入淮。 各本作乾山。韵会引作耿山。晋书音义引作阳城少室阳乾山。则兼用水经、汉志改说文也。尔雅音义引字林作阳城乾山。与今说文合。颍川以水名郡。字当从水。而汉碑郡名多从禾。盖汉时相习如此写。如女阳、女阴、舞阳、舞阴以水名县。而不作汝𣲘字也。恐汉志、说文古本郡名亦当从禾耳。颍川郡阳城、二志同。今河南河南府登封县县东南四十里有阳城废县。前志阳城下曰。阳乾山、颍水所出。东至下蔡入淮。过郡三。行千五百里。荆州浸。过郡三者、颍川淮阳沛郡也。水经曰。颍水、出颖川阳城县西北少室山。东南至慎县东南入于淮。水道提纲曰。今颍水源出登封县北嵩山西南之少室山。东南经密县、禹州。分为二派。一经新郑县至临颍县。一经襄城县。至临颍县。二支复合。经商水县。合汝水。又合荥阳水。至陈州府南。分为二派。一为㳡河。一为沙河。㳡河至江南太和县与沙河合。又经颍上县与淮水合。曰颍口。皆东南流也。水经曰。至慎县入淮。慎县故城在今颍上县。 从水。顷声。 余顷切。 十一部 。 豫州浸。 职方氏曰。荆州其浸颍、湛。豫州其浸波、溠。许颍下湛下皆曰豫州浸。而溠下曰荆州浸。此非笔误。盖案地形互易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