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力质切,音栗。【说文】作栗,从木。其实下垂,故从𠧪。【周礼·天官·笾人】馈食之笾,其实栗。
又坚木也。【公羊传·文二年】虞主用桑,练主用栗。
又谨敬也。【书·舜典】宽而栗。
又坚也。【礼·聘仪】缜密以栗。
又威严也。【司马法】位欲严,政欲栗。
又百谷实不秕谓之栗。【诗·大雅】实颖实栗。
又栗烈,风寒也。【诗·豳风】二之日栗烈。
又蹙也,谓越等。【仪礼·燕礼】栗阶不过二等。
又表道树曰行栗。【左传·襄九年】魏绛斩行栗。
又觱栗。【明皇杂录】本龟兹国乐,亦曰悲栗。
又菱曰水栗。【武陵记】两角曰菱,三角、四角曰芰,通谓之水栗。
又【方言】秦俗以批发为栗。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栗县属沛郡。
又姓。【风俗通】燕将栗腹。
又【集韵】【正韵】并力蘖切,音裂。破裂之意。【周礼·冬官考工记】工人居干之道,菑栗不迆,则弓不发。
又叶力蘖切,音勒。【苏轼·中秋月诗】唤酒与妇饮,念我问儿说。岂知衰病后,空盏对梨栗。○按《说文》收𠧪部,今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