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词汇 | 无 |
分类 | 汉字 汉语字词典 |
释义 | 无 字形信息 字型 上一下尢 部首 一,尢,无 繁体字 無 “无”作为部首能组成的字 (无字旁的字) 无𡯊𰕰𣲘𪢸抚庑羌芜𡆶𡕠妩𰻡呒怃𭘓𭴊𰮇𪸓𬂠𰢢𱲦𫁲𰲫 查看全部发音信息 (无字怎么念) 拼音 wú,mó 粤语发音 mou4 注音符号 ㄨˊ,ㄇㄛˊ 字典解释 (无字是什么意思) 汉语大词典 无 wú 《汉语大词典》 1.同“无”。 2.没有。 3.哲学概念。指虚无、空虚等。 4.非;不是。 5.死的婉辞。 6.微小。 7.连词。不论。即使。 8.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表示否定,相当于“未曾”、“没”。表示反问,相当于“得无”。表示禁止,相当于“不可”、“不要”。用于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否”。 9.助词。用于句首,无义。 10.通“𭘓”。覆盖的布。 11.通“鄦”。古国名。后以为姓氏,假“许”为之。周宣王时有无专。 无 mó 《汉语大词典》 1.同“无”。如:南无阿弥陀佛。 2.见“南无”。 康熙字典 无《康熙字典》 【卯集下】【无字部】 【唐韵】武夫切,音巫。【说文】𣞣,亡也。奇字,无通𣞣。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易·乾卦】无咎。【释文】无音无。易内皆作此字。【艺苑雄黄】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时始以蕃橆之橆为有无之无。诗、书、春秋、礼记、论语本用无字,变篆者变为无,惟易、周礼尽用无。然论语亡而为有,我独亡,诸无字,盖变隶时误读为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又【广韵】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释典》。(无)〔古文〕𣟒无无【唐韵】武扶切【广韵】武夫切【集韵】【韵会】【正韵】微夫切,并音巫。【说文】亡也。【玉篇】不有也。【书·舜典】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又【益稷】懋迁有无化居。 又【尔雅·释诂】虚无之间也。【注】虚无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经】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周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 又【礼·三年问】无易之道也。【注】无,犹不也。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越巂郡会无县。 又姓。【正字通】汉无且明,无能。 又【广韵】汉复姓无庸无钩,俱出自楚。 又文无,药名。【古今注】相别赠之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 又【说文奇字】作无。【玉篇】虚无也。周易无字俱作无。 又【集韵】或作亡。【诗·卫风】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书,无逸。【史记·鲁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后汉·冯衍传】饥者毛食。【注】衍集:毛作无。今俗语犹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通雅】江楚广东呼无曰毛。 又【集韵】或作武。◎按礼器:诏侑武方。注:武当为无,声之误也。郑注:明言其误。集韵合无,武为一。非。 【集韵】无或作橆。韵会,𣞣本古文蕃𣞣字。篆借为有无字。李斯变隶变林为四点。〇按说文无,从亡无声,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义各别,不云相通。且有无与蕃橆义尤相反,不应借用。玉篇集韵韵会俱非。韵会蕃橆作蕃𣞣,尤非。 又按读书通云:通作勿莫末没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义通,或止音近,实非一字也。读书通误。 又梵言,南无呼那谟。那如拏之上声,谟音如摩,犹云归依也。 说文解字注 无 《说文解字注》 奇字无也。 谓古文奇字如此作也。今六经惟易用此字。 通于元者。 元俗刻作无。今依宋本正。礼运曰。是谓合莫。注引孝经说曰。上通元莫。正义云。上通元莫者、孝经纬文。言人之精灵所感。上通元气寂寞。引之者证莫为虚无也。正本元字作无。谓虚无寂寞。义或然也。按此注疏今本讹误不可读。而北宋本可据正。疏正本字当是定本之误。谓郑引上通元莫、颜师古定本作无莫也。依许云通于元者、虚无道也。则孝经纬必作元莫矣。盖其义谓上通元始。故其字形亦用元篆。上贯于一。 虚无道也。 谓虚无之道上通元气寂寞也。玉篇曰。无、虚无也。奇字之无与篆文之?义乃微别。许说其义。非仅说其形也。 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 此称王育说又无之别一义也。亦说其义。非说其形。屈犹倾也。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见列子及素问。天倾西北者、谓天体不能正圜也。 在古籍中的用法 無 利 无 願 無 稱 无 樂世之苦 无无 二一午日名 《大寶積經》卷六十六,(不详) 未知 著,未知,第3頁 言:“世尊!頗有色亦 无 數、 无 量、 无 邊?頗有受、想、行、識亦 无 數、 無 量、 无 邊?” “ 須菩提!有因緣,色亦 无 數、 無 量、 无 邊, 受、想、行、識亦 無 數、 无 量、 無 邊。” 《大智度論》大智度論釋轉不轉品第五十六之餘“大智度論釋燈炷品第五十七”,(东晋) 鳩摩羅什 譯,高麗藏本,第13-14頁 上六,女承匡, 无 實。士刲羊 无 血, 无 攸利。 《厚齋易學》厚齋易學卷二十七“易輯傳第二十三”,(宋) 馮椅 撰,四庫全書本,第34頁 上六,女承筐 无 實,士刲羊 无 血, 无 攸利。 象 曰:上六 无 實, 承虚筐也。 《大易粹言》大易粹言卷五十四,(宋) 方聞一 編,四庫全書本,第14頁 象言之則爲 无 終 无 首則 无 終矣 《易經註疏大全合纂》易經註疏大全合纂卷之八,(明) 張溥 輯,崇禎七年(1634)李可衛刻本,第18頁 有五 无 人 无 五 无 物 无 五 无 事 无 五未可拘拘論也 《周易正解》周易正解卷二,(明) 郝敬 撰,萬曆四十三至四十七年(1615-1619)郝千秋、郝千石刻九經解本,第3頁 則亦 无 始亦 无 終亦 无 因甚有亦 无 因甚 无 亦不 《申學士校正古本官版書經大全》周會魁楲正易經大全卷之十八,(明) 申時行 校正,萬曆閩芝城建邑書林余氏刻本,第29頁 以養之 无 養則 无 萬物 无 萬民 无 萬物 无 萬民則 《重訂易經疑問》重訂易經疑問卷之四,(明) 姚舜牧 撰,萬曆三十八年(1610)刻本,第38頁 必以理義爲主 无 迎 无 隨 无 制 无 拯而此心常 无 《重訂易經疑問》重訂易經疑問卷之七,(明) 姚舜牧 著,萬曆38年刊本,第36頁 无 位 无 民 无 輔是上九自 无 之也𠩄以爲亢 《周易可說》周易可说卷一,(明) 曹學佺 著,崇禎13年刊本,第21頁 无 不聞明 无 不見脊 无 不通知 无 不知得蓍卦爻之理 《今文周易演義》今文周易演義卷之十,(明) 徐師曾 著,隆慶02年董漢策刊本,第20頁 神 无 方易 无 體而道可見矣孔䟽一謂 无 也 无 隂 无 陽 《周易宗義》周易宗義卷九,(明) 程汝繼 著,萬曆37年刊本,第38頁 上 无 位 无 隂陽定 初謂之潜上過五謂之 无 位未有處其位而云潜上有 初謂之潜上過五謂之 无 位未 《周易古今文全書》周易古今文全書論例卷之二,(明) 楊時喬 撰,萬曆王其玉刻本,第46頁 无 疆也行地 无 疆坤之 无 疆也應地 无 疆君子之 无 疆 《周易集解增釋》周易集觧卷四十一,(清) 張仁浹 撰,抄本,第24頁 道鮮矣如此則亦 无 始亦 无 終亦 无 因甚有亦 无 因甚 无 《合訂删補大易集義粹言》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第七十一,(清) 納蘭性德 撰,康熙十二年(1673)通志堂刻本,第1頁 故曰闢戸又曰 无 闔則 无 闢 无 静則 无 動此歸藏 《易經貫一》易經貫一贞部卷二,(清) 金誠 撰,乾隆和序堂刻本,第76頁 言咸 无 則爲序卦言 无 序是爲 无 天地 无 萬物 无 男女 无 夫婦 无 父 《周易指》周易指卷三十八,(清) 端木國瑚 撰,刻本,第18頁 上六,女承筐, 无 實,士刲羊, 无 血, 无 攸利。 象 曰:上六 无 實, 承虚筐也。 《合訂删補大易集義粹言》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五十八,(清) 納喇性德 編,四庫全書本,第25頁 勤毉工某驗得某人手 无 二指足 无 三指手足 无 《大元聖政國朝典章》吏部卷之六,(清) 佚名 著,石印本,第10頁 言之則爲 无 終 无 首則 无 終矣 《周易傳義附錄》周易上經傳義附錄卷第三,(南宋) 董楷 撰,康熙十二年(1673)通志堂刻本,第11頁 習之帨我 无 所往彼 无 所來 无 所爲復亦 无 所爲剝是先天之 《周易時論合編》周易時論合編卷之八,(明) 方孔炤 選、(明) 方中悳 編,順治17年刊本,第18頁 不能配天矣 无 疆天之 无 疆也德合 无 疆地之 无 《童溪王先生易傳》童溪王先生易傳卷第三,(南宋) 王宗傳 撰,康熙十二年(1673)通志堂刻本,第3頁 形容其 无 妄耳未可變 无 妄爲 无 望也 《易見》易見卷第三,(清) 貢渭濱 撰,乾隆二十四年(1759)丹陽貢氏脉望書樓刻本,第37頁 无 位則 无 以安其身 无 民則 无 以承其下 无 氵則有 无 以自 《周易說宗》上經卷一,(清) 閻鋅 撰,刻本,第55頁 蒙引曰惟其本 无 妄故 无 望惟 无 望所以益見其爲 无 《周易本義引蒙》卷之四,(清) 姚章 撰,刻本,第27頁 曰 无 酅則 无 闢 无 靜則 无 動此歸藏所以先坤歟 《周會魁校正易經大全》周會魁校正易經大全卷之二十二,(明) 胡廣 編、(明) 林羅山 訓點,承應刊本,第90頁 上六,女承筐, 无 實;士刲羊, 无 血, 无 攸利。 《大易擇言》大易擇言卷二十八,(清) 程廷祚 撰,四庫全書本,第20頁 終 无 首 无 尾也 无 尾者陰代有終 无 首者地道 无 成 无 首 无 尾者夏順 《周易象意》周易𧰼意卷之三,(清) 王世業 撰,乾隆王氏刻本,第7頁 一謂 无 也 无 隂 无 陽乃謂之道一得爲 无 者 无 是虛 无 虚 《周易義海撮要》周易義海撮要卷第七,(南宋) 李衡 撰,康熙十二年(1673)通志堂刻本,第13頁 无 地則 无 所交而萬物滅矣男若 无 女亦 无 所交而獵嗣絶矣 《大易辯志》大易辯志卷十六,(清) 張習孔 撰,康熙二年(1663)刻本,第8頁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英汉例句词典收录3870147条英语例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英语单词的释义及例句,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