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整体论
类别 哲学
释义 整体论     holism

亦称“机体论”。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考察有机界的理论。由贝塔朗菲所创立。整体论生命观的萌芽在古代就已出现。中国周秦到西汉初年的医学总集《黄帝内经》,把人体看做是各部分器官之间、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整体,并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关于“离开人体的手就不算人的手”、关于“合成产物必然异于诸要素”、关于“质料”与“形式”关系的思想,包含着整体论关于组织、等级、系统的原则。英国怀特海认为世界上具体的实体是完整的机体,整体的构造影响了其各组成部分的特性,一个原子当形成人体的一部分时,它的盲目行动就受到整个人体状态包括心灵状态的制约。他主张用机体论来代替机械论,把科学体系重新改造,使之建立在机体论的基础上。当时,英国神经生理学家谢灵顿关于神经系统反射活动整合问题的研究,美国生理化学家亨德森(Lawrence J. Henderson, 1878—1942)关于体液调节酸-碱平衡的研究,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关于神经调节功能的研究和内稳态概念的确立,都体现了整体论思想和方法在研究生命问题上的优越性,扩大了整体论在生命科学中的影响。20世纪30—50年代,贝塔朗菲总结了生命科学的新成就,批判了机械论和活力论,较系统地提出机体论即整体论的生命观,到60年代这个理论臻于完善。其基本观点是:(1)组织化观点。认为生命问题实质上是组织化问题。生物体是具有复杂组织结构的有机整体。有机体具有独特的整体性和不可还原的系统规律,主张在整体联系中考察各个部分的活动。与组织化观点相联系的是等级观点,认为生命机体是具有复杂等级结构的系统,每一高等级涌现出低等级所没有的新特征。高层次的生命运动原理不能完全归结为低层次的理化运动原理。(2)自调节观点。认为生命机体在受到外界扰动或损伤之后,能够通过自调节重新恢复有序的生命活动和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根据外界条件变化自动调整自身的结构和参数的功能,是生命机体具有的自组织、自适应的特征。(3)动态性观点。将生命机体视作是动态结构,以其组成物质的不断代谢、更换为自身存在的条件,它是亚稳态即非平衡稳态系统,而不是平衡稳态系统。(4)开放性观点。生命机体不是封闭系统,而是开放系统,它在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信息的过程中,汲取“负熵”,以抗拒“增熵”趋势。通过反馈调控机制以维持系统的稳态和有序性,或系统受外界扰动经过自发涨落而达到新的稳态和更高的有序程度。在封闭系统中,终极状态由初始状态决定,但是在开放系统中,终极状态并不由初始状态决定。(5)渐进性集中化的观点。生命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过程中,有机体形态越高级,它的组成部分就越集中化,即越变得密切相关而不可分割,这突出体现了生命机体的整体性特征。整体论或机体论强调生命系统的组织化、目的性特征,反对机械论把世界图景归结为无机系统微观粒子无序的、盲目的运动,但也忽略了偶然性、随机性在生命发展中的作用。机体论后来成为一般系统论的理论基础。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7 23:5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