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按劳分配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按劳分配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labour 全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制度下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基本标志之一。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从生产力发展的现实状况出发,鼓励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尽其所能地为社会劳动,在社会总产品作出各种必要的扣除后,按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在圣西门派提出的按劳动和才能计算报酬的空想方案中,在傅立叶的按劳动、资本和才能(包括知识)分配消费品的“法郎吉”社会的臆想中,已有按劳分配思想的萌芽。英国布雷(John Francis Bray,1809—1895)在1839年《对劳动的迫害及其救治方案》一书中较明确提出按劳分配思想:“等量的劳动应该得到相等的报酬”,“每一个人的劳动才是他的利益或损失的唯一标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第一次提出按劳分配的原则,指出:在以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的“自由人联合体”里,“劳动时间又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劳动中所占份额的尺度,因而也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产品的个人消费部分中所占份额的尺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96页)。后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又进一步作了系统、深刻的论述。斯大林第一次把“各尽所能”与“按劳分配”联系起来作为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社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的丰富的程度,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因而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对雇佣劳动和剥削制度以及平均主义的根本否定,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有重大作用。但由于各人劳动能力不同,家庭人口不同,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实际生活水平也不相同,即存在着形式上的平等和事实上的不平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其相适应,需要实现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向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的转变。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