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克鲁瓦 Jean Lacroix1900—1986 法国哲学家、心理学家,人格主义代表之一。强调不要把人格主义当作一种哲学体系;而应当作一种试图将自己、他人和世界人格化的意向或运动。人格的存在就是人的意向存在,这种意向可以各不相同;因此人格主义是多元的,具有将各种观点调和折衷的特色。人格的意向活动不仅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作为对象世界的整个自然的基础,对象世界是按照人的意向改造过的世界。人格是单个地存在的,但并不是唯一的存在,个人的人格只有在其超越活动中才能实现,而超越即是超出个人界限而肯定他人和上帝的存在。肯定科学认识在人格的创造活动中的作用,由此称自己的理论属于理性主义。他把科学认识当作人格的创造活动的一种特殊形态,认为人的认识是进行创造活动的人从暂时的现实世界向永恒的无限性的超越。人总是存在于暂时和永恒之间的某种境遇中,总是处于超越现有界限的过程中。这一过程是由怀疑到信仰的过程。怀疑直接渗透于认识活动中,是认识的动因和否定因素,使人不满足和否定现状而趋向更高境界,怀疑的对方是信仰,信仰是对实在的最高理解,是对圆满、无限、绝对的真理的直觉。信仰吸取了科学知识使之成为自己的因素,它高于科学;同时又反过来促使人怀疑,推动认识从有限到无限的发展。承认任何认识都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认为这种统一的基础是自我的活动,是主体(自我)在具有任何经验以前便提出假设,这种提出假设就是主体的自我设计和选择。对资本主义采取批判态度,主张建立以基督教和人道主义为基础的文明社会。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人格主义》(1955)、《现代无神论的意义》(1958)、《作为反意识形态的人格主义》(19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