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换法 inversion 通过对一个直言判断交互连续应用换质法与换位法而推出一个以原判断主项的矛盾概念为其主项的新判断的直接推理。例如,“所有金属是能导电的,所以,有的非金属不是能导电的。”按此,四种直言判断进行戾换法的情况是:SAP→SE P→PES→PA S→SI →P→SOP;SEP→PES→PA S→SIP→SO P;SIP→SO P→?;SOP→SI P→PIS→PO S→?。即SAP、SEP可以进行戾换,而SIP和SOP由于在戾换中将会出现要求“SOP”换位的情况而违犯换位法规则,故不能进行戾换。但是,戾换法从SAP推出SOP时,“P”在SAP中不周延,但在SOP中却周延了,这就违反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换位法的规则。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逻辑在讨论直言判断、直接推理以至三段论时,其判断中的主项和谓项所涉及的类,都是非空类和非全类。即传统逻辑既不考虑全类,也不考虑空类。如从SAP通过戾换而推出SOP就要求P存在,即有事物不是P,也就是说,P不是全类,P也不是空类。这样,“P”在SOP中周延就来自“P”在隐含的前提“有事物不是P”中周延。另外,从SAP通过戾换而推出SOP,是从全称判断过渡到特称判断,这就要求S的存在,如S实际上不存在,即为空类,或者说如S是全类,SOP这一结论就是假的。例如从真的前提“凡发展的事物都有内部矛盾”通过戾换推出假的结论“有不发展的事物没有内部矛盾”,这就是因为“不发展的事物”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即是空类。这些都是传统逻辑的不足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