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然的知识 probable knowledge 英国近代和现代西方经验论者用语。始于英国洛克。他认为人们对数学方面的知识具有确实性和必然性,而借助于经验和观察所获得的对可感的实际事物的知识则没有确实性和必然性,而只有或然性。但或然性有程度上的差别,自然科学在其发展中应尽量减少知识的或然性,而使其不断趋向必然性与确实性。休谟在对知识所作的关于“观念的关系”的知识和关于“实际的事情”的知识的两类划分中,进一步发展和系统化了洛克的关于或然的知识方面的思想。认为对实际事物的知识只具有或然性而不具有确实性或必然性。各种事实与它的反面不矛盾,而且人心在构想它时也很轻便、很清晰。如“太阳明天不出来”的命题和“太阳明天要出来”的断言是一样可以理解,不矛盾的。数学知识只靠理性,而实际事物知识只依赖于感觉经验。他否认获得或然性知识必须运用归纳推理,认为它只是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习惯”起作用,而发生心理联想的结果。即当人们多次看到两个事物前后相随出现,在思想上便会产生两者存在因果联系的想法。现代各派实证主义者或经验主义者继承休谟的思想,也普遍认为对实际事物的知识只具有或然性。罗素把获取对实际事物知识的推理称为“科学的推理”,认为由这种推理所获结论只具有“或然性”。维特根斯坦把表达对实际事物认识的命题称为“综合命题”,逻辑实证主义者把对实际事物的认识称之为“事实真理”,同时都认为“综合命题”和“事实真理”只具有或然性。现代经验论者与休谟的观点也有区别,他们大多数人并不否认在对实际事物的认识中运用归纳推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