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感觉论
类别 哲学
释义 感觉论     sensualism

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基础、主要形式,感觉中不存在的在理性中也不存在的理论。经验论的一种形式。认识论的一种学说。凡把感觉看做客观实在的反映,在一定条件下就导致唯物主义的感觉论,凡认为感觉是主观的,在感觉之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就导致唯心主义的感觉论。古希腊哲学家中恩培多克勒和原子论学派提出的流射说和影象说,是唯物的感觉论的代表,他们把人的认识看做从客观存在事物发出的流射物或影象作用于感官的结果。智者普罗塔哥拉则是唯心的感觉论的代表,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事物的性质取决于感受者。亚里士多德在反对普罗塔哥拉的唯心主义的感觉论时,强调知觉中的判断因素,从而把感觉和知觉区别开来。肯定感觉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把不同的感觉(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和不同的感官(耳、目、手、鼻、舌)相联系起来,认为引起感觉的东西是外在的,要感觉就必须有被感觉的东西。进而提出知觉是客观事物在心上产生的印象,正如印章在蜡块上留下的印迹。伊壁鸠鲁认为认识来自对“确实存在”的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并以流射-影象说来说明这种感觉-知觉的产生,而感觉-知觉的重复就形成概念,并把感觉-知觉看做真理的标准。早期斯多亚学派基本上接受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肯定认识来自客观存在的事物对心灵打下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形成一般概念,真理的标准是“不可抗拒的知觉”。托马斯·阿奎那在感觉的来源问题上追随亚里士多德,认为感性认识以外在的客观世界为对象,但把感觉和灵魂相联系而不是和感官相联系,特别是强调理性、理智的活动是灵魂的活动,人的灵魂不可能由于某种物质的变化而产生,只能来自创造,但只有上帝才能创造它,从而导向唯心主义。唯名论者奥卡姆的威廉持唯物主义感觉论,认为一切知识来自感觉,个别事物外在于心灵,个别事物是感官的第一对象,抽象知识是通过演绎推理或三段论式得到的必然为真的知识。主张以思维经济原则去掉一切多余的“共相”,从而为经验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F.培根肯定一切知识都开始于感官知觉,因此认识的全部历程是从感官原始知觉开始的。贝克莱虽主张知识起源于感觉,但却得出“存在即是被感知”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结论。哈特莱剔除洛克感觉论中的神学因素,认为感觉起源于外界客体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而引起神经和大脑的物质微粒的振动,感觉为一切思想提供材料。孔狄亚克继承和修改了洛克的感觉论,他既承认感觉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又否认认识对象的客观性和其基质的可知性,由于强调物体无非是“感觉的总和”从而导致唯心主义。马赫接受贝克莱和休谟的影响,认为世界是由所谓中性的要素(颜色、声音、压力、空间、时间),即感觉构成的,物质的东西和精神的东西都是要素的复合体,最后把世界归结为是“我的感觉”。马赫的主张影响了罗素的中立的一元论、逻辑原子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感觉论不懂得认识发展的辩证法,往往忽视或贬低理性认识的作用。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9 9: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