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 1895—1931 中国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宣传家。原籍江苏武进,生于湖北武昌。1913年入武昌中华大学,为《东方杂志》、《光华学报》、《青年进步》写稿,宣传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1915年,领导武汉青年学生反对二十一条和袁世凯卖国。1920年发起创办利群书社,负责编辑《少年中国学会丛书》。同年,与萧楚女等发起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到上海,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国青年》主编、上海大学教授。1926年3月,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并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1927年春,任武汉军事政治学校总教官,同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参加组织和领导南昌起义、广州起义。1928年7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1930年,在上海任中共沪东区委书记时被捕,次年4月29日在南京狱中遭杀害。他热心研究哲学。20年代初,开始倾向马克思主义,在拟定《少年中国学会丛书》选题计划时,把“马克思及其学说”列入全部二十六个项目之首,并翻译考茨基《阶级斗争》一书,摘译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曾在《新青年》、《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发表《物质实在论》、《经验与知识》、《论信仰》、《新无神论》等哲学文章,肯定“物质必为实在”,“吾人之知觉必待感官受外物之刺激而后发生”,批判“天启之知识”和“单纯之经验”的观点,强调“信与智相较,即相形见绌”,“主张无神者”。1929年底,写《怀疑论》一文,批判不可知论,提倡怀疑的态度和方法,提出“我奉劝学者都慎重些,常预备欢迎新学说”。参加批判国家主义和戴季陶主义的斗争,发表《评醒狮派》、《读〈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等文,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遗著编为《恽代英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