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哲学 一般认为是运用基础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特定对象(科学部门或实践课题)的哲学反思。它是哲学走向现实的中介,是哲学功能得以实现的一种途径。现代西方哲学发展进程包含着应用哲学学科的兴起,表现为对文化哲学、教育哲学、经济哲学、管理哲学、技术哲学等新学科的研究,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著作。同时也出现了专门冠以研究应用哲学的论著。如美国鲍灵格大学哲学教授L.I.卡茨纳所著《应用哲学》(第一卷)、英国学者M.马尔克伊所著《应用哲学与哲学家的实践》、美国哲学家黎曼的《世纪之交的应用哲学》等。在英国和美国还成立了“应用哲学学会”,创办了《国际应用哲学杂志》。西方学者对应用哲学的理解,常在以下几种意义上使用:把研究哲学应用于实践的途径,称为“应用哲学”;把研究哲学理论与实践和科学的关系,称为“应用哲学”;把“应用哲学”看做哲学向系统化、综合化发展的成果;把哲学对局部问题的反思称为“应用哲学”;称具体的部门哲学为“应用哲学”。国内不少的学者认为,应用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之义,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种哲学发展的实质是实践的。马克思说:“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和相互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1页)“接触和相互作用”都离不开哲学应用。自1985年以来中国已经召开过多次全国性的应用哲学研讨会。但对是否存在“应用哲学”、“应用哲学”与“哲学应用”的关系等问题,仍然存在不同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