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论 cosmology 在西方哲学史中,指形而上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宇宙的起源、结构、永恒性、有机性或机械性、规律、空间、时间、因果性等的性质。宇宙论与本体论的区别在于:宇宙论探求这个世界什么是真实的,而本体论则在探求对任何世界都有效的关系与区别。该词最早由德国Ch.沃尔弗使用。他把哲学分为实践与理论两部分,实践部分包括伦理学、家政学、国家学,而理论部分则包括宇宙论、心理学、神学。在理论部分的三个分科中,宇宙论以宇宙为研究对象,心理学以灵魂为研究对象,神学以神为研究对象。Ch.沃尔弗认为宇宙论相对于神学与心理学研究作为一个整体的宇宙的起源和结构等问题。18世纪已经普遍运用沃尔弗的用法以分析哲学史问题,如康德把托马斯·阿奎那的从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来证明上帝存在、从动力因来证明上帝存在、从可能性与必然性来证明上帝存在归纳为宇宙论证明。康德在其《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宇宙论的四个二律背反,实即总结了以前哲学中宇宙论的对立观点。这四个二律背反是宇宙在时空中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由单一物构成,还是由复杂物构成,或由不能无限分割单位构成,还是由可以无限分割单位构成;宇宙中有必然性,还是有自由的开端;宇宙由神创造,还是不由神创造。这些宇宙论上的问题在西方哲学中仍然以宇宙论形式出现。黑格尔认为宇宙论的研究包括世界的偶然性、必然性、永恒性、有限性、规律性、人的自由和恶的起源。怀特海把他所著的《过程与实在》中的过程哲学说成是一种宇宙论,实际上是把宇宙论与形而上学等同,因为此书的体系实际是建立一种可以解释我们的任何经验因素的一般的观念的框架。马克思主义从唯物主义出发,认为宇宙论的问题均由哲学世界观决定,不再有单独的宇宙论这个哲学分支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