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衡派 宣传复古思潮和“孔教救国说”的思想派别。因办《学衡》杂志而得名。1922年1月由南京东南大学教授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该刊反对“五四”后新文化运动,维护封建文化。认为中国最大之病根在于“不行孔教”。主张用孔教及旧道德去挽救“混乱”的中国,进而建设“新社会”和“新国家”。其具体办法是依靠一大批融贯中西之通儒大师,通力合作,先对中西文化作彻底研究,进而“发扬光大”与“改造”固有文化,并吸取他人文化,然后“宣导国人,蔚为风气,则四五十年后,成效必有可睹也”。诬指“新文化运动者,甫一启齿,而弊端丛生,恶果立观”(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认为文学改革是“盲人说烛”,“不过是枯燥无味之教训主义”(胡先骕《评尝试集》)。指斥宣传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愈激烈则愈是以耸观听,而愈不近人情”,断言“今中国犹未至资本制实现之时,则今日在中国倡社会主义,虽欲谓非无病而呻得乎?”(萧纯锦《中国提倡社会主义之商榷》)当时即受到鲁迅等的反驳。到1922年底,作为派别实体已趋于分解和消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