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 Gregor Johann Mendel1822—1884 奥地利遗传学家。近代遗传学奠基人。生于摩拉维亚的海钦多夫(现属捷克斯洛伐克的海因塞斯)。1841年进奥尔米茨大学哲学学院。因家贫辍学,到布尔诺城的修道院当修士,学习植物学知识。1849年后在教会学校任教。1851—1853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自然科学。1856年开始运用假设、数理统计和简化的研究方法,选用豌豆植物作杂交实验,发现了“显性规律”、“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等遗传规律,提出了遗传“因子”假说:植株的性状由生殖细胞内某种“因子”决定。1866年发表《植物杂交的实验》,提出颗粒式遗传理论,认为颗粒式的遗传物质在形成配子和受精过程中只彼此分离和自由组合,但绝不发生融合。由此,自然选择才可能把变异积累起来,形成新种,物种才得以进化。孟德尔学说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在当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充分重视。直到1900年,荷兰、德国和奥地利的三位植物学家分别通过植物杂交实验证实了孟德尔学说,才发现了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