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里 Ralph Barton Perry1876—1957 美国哲学家,新实在主义代表。1899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2—1946年任教于哈佛大学,1946—1948年任教于格拉斯哥大学。1920年被选为美国哲学学会东部分会主席。哲学上反对黑格尔和贝克莱的唯心主义,认为从认识关系上讲,认识对象(客体)总是和意识(主体)同时存在的,这可称为“自我中心困境”,这种“困境”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是方法论上的困难,唯心主义据此论证事物不能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是错误的。但培里并未提出克服这种“困境”的方法,只是指出认识对象不依赖于“自我”,是独立于意识或心灵的,是实在的,但它又不是常识世界中的独立实在的客体,而是“中性实体”。反对把认识看作是对事物的反映,把反映论斥之为“二元论”,主张“内在独立说”,认为事物和意识之间只是关系上的区别。还提出价值兴趣说,认为任何事物只要包含兴趣便获得价值,道德价值在于各种兴趣的调和或结合。政治上,主张维护世界和平并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主要著作有《自我中心的困境》(1910)、《实在主义的独立性理论》(1912)、《现代哲学倾向》(1925)、《一般价值论》(1926)、《价值的领域》(1954)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