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劳动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劳动 labour 人类特有的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类凭借工具改造自然物,使之适合自己需要,同时改造人自身的有目的的活动。以往社会生产劳动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视野,看不清劳动的本质及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造成马克思以前的众多思想家,对劳动都持唯心主义的历史观点。直到近代,工业和社会生产达到一定规模,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才认识到,“人因自己的工具而具有支配外部自然界的力量”,这个支配外部世界的力量就是人的劳动。列宁认为这是表现出处于萌芽状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天才思想。但是,黑格尔所说的劳动实际上还是一种精神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才对劳动的真正本质和意义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规定,从而为全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包括历史科学奠定了真正的科学基础。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即“人以自己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1—202页)。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而与自然物质相对立,有目的地以自身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自然对象,在一种对人自己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在劳动过程中,人通过劳动资料(工具)作用于自然,改变着自然物的存在形态,在自然物上实现自己的目的。劳动的自觉目的性表明人是能动地支配自然界,这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通过劳动,人自身的自然与外部自然之间实现了物质、能量变换,使人的生命得以维持和延续,也使人自身的自然得以改善和改变。在物质劳动的基础上,还历史地形成和发展起多种形式的精神劳动,生产出各种精神产品。人类所特有的劳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结合形式中才能实现,劳动成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和纽带,使人们之间形成愈益丰富的社会关系体系(如所有制形式、分配形式、社会组织和社会共同体等等)。劳动作为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在人本身表现为人的自我创造活动。劳动不仅形成了人手,促进了语言的形成和猿脑向人脑的转化,而且形成人的社会性,造就了社会化的人。劳动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基础。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产生的语言,使人的意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通过劳动揭示和证实自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为科学和艺术的诞生和发展奠定基础。劳动过程最简单的要素有三:(1)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2)劳动对象或人作用于其上的自然物(客体);(3)劳动资料或工具。以劳动资料为凭借、作用于劳动对象的人的有目的活动,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劳动过程三要素是任何社会中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特别在不同的生产关系下,劳动的性质是不同的。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中,先后出现了奴隶劳动、农奴劳动、雇佣劳动,劳动者的成果绝大部分被剥削者无偿占有,劳动异化成异己活动,成为劳动者的沉重负担。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才有可能成为服从于劳动本身的内在目的,使劳动者体力和智力得以充分发挥的自主劳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向共产主义过渡,劳动将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