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宁 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Калинин1875—1946 苏联政治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898年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为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成员,《星火报》代表。曾多次被捕和流放。1912年当选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候补中央委员和俄国中央委员。1913年为党中央委员。《真理报》创建者之一。1917年彼得堡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参加者。1919年当选为俄共(布)中央委员。1924年当选为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6—1946年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8—1946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从事宣传和研究共产主义教育、文化和艺术的工作。号召用马列主义理论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最强有力的工具。认为马列主义学说是历史的综合和概括,是科学地理解社会现象的方法。认为教育包括培养一定的世界观、道德和人类公共生活规范,以及造就一定的性格和意志、习惯和兴趣,发展一定体质等内容。主张教育首先是完成统治阶级的社会要求。资产阶级教育的使命是美化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共产主义教育旨在提高群众的政治意识和一般文化水平以建设社会主义。在伦理学上,认为共产主义道德的内容和原则就是具有高度学识的、诚挚的和先进的人们的原则,包括爱戴社会主义祖国、友爱、同志情谊、人道主义、正直、热爱社会主义劳动等高尚品质。强调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而斗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准则,热爱劳动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主要成分。在美育方面,认为艺术具有重大社会效用,指出每个苏联艺术工作者的任务是推动人们前进,去达到最崇高的目的——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主要著作有《论知识分子的任务》(1939)、《论我国人民的道德面貌》(1945)、《论共产主义教育》(1947)、《论艺术和文学》(1957)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