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柏拉图主义 Cambridge Platonism 西方伦理、哲学、宗教派别。17世纪产生于英国剑桥大学以调和基督教伦理学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为宗旨。其代表人物有惠奇科特、H.莫尔、库德华兹、斯密斯、卡尔弗韦尔、坎伯兰等。他们都在剑桥大学工作,由于反对在校内占统治地位的笛卡儿主义、霍布斯主义,特别是加尔文主义,赞同柏拉图主义、特别是新柏拉图主义的观点,故被称为剑桥柏拉图主义者。他们有大致共同的立场。在本体论上,认为在运动的世界后面有一个精神的推动者,运动就表明生命,有些似乎是物质的物体事实上也不是完全非精神性的。物体所处的空间也具有精神的性质。反对笛卡儿把心物截然分开的二元论。认为世界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的等级体系,上帝站在这个体系的顶端,是一切运动、生命和心灵活动的源泉,也是一切过程所追求的目的。在认识论上,反对唯物主义经验论,提倡天赋观念说,坚持人心的能动性。认为不能对直接的意识现象作机械的解释。人的认识不是被动的感觉,而是人心能动地作用于环境的结果,人心高于世界。在神学上,强调理性的作用。反对罗马天主教,反对无神论,也反对新教加尔文主义中的非理性主义和上帝万能的思想。认为上帝本质上是理性的,因此好的基督徒应当分享上帝的理性,而不应盲目地听从某种全能的意志。指出违背理性就是违背上帝。也反对培根把理性与信仰分开和把宗教归于信仰的主张,认为没有理性就没有信仰。在该派主要成员中也有不同的观点:如库德华兹不反对霍布斯的道德起源于契约和自然法,不赞成笛卡儿的心物二元论,H.莫尔发挥了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主义思想等。这个派别在英国思想史上对以后的唯理论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