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公私观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公私观 view of public and private interest 人们对公与私及其关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在公私问题上的表现,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指社会、民族、阶级、集体的公共利益和公众事务;“私”指个人利益和个人私事。在原始社会里,人们共同劳动,共同享受,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公私分野,因而不可能产生公私观念。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的出现,产生了与公共利益相对应的个人利益,于是便形成了反映这种关系的公私观念。由于不同阶级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经济利益的不同,它们对公与私的看法和态度也就不同,甚至根本对立,从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公私观。历史上剥削阶级的公私观,从本质上说都是个人主义或利己主义的。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其人生信条。但他们也有本阶级的共同利益,为维护他们的这种利益,往往也要求人们“废私立公”,甚至提倡“国家至上”、“整体主义”,但他们所说的“国家”和“整体”,实际上只是指剥削阶级一个阶级的“国家”和“整体”,并不真正包括劳动人民在内。劳动人民则有不同于剥削阶级的公私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公私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其主要内容和本质特征是:一切以人民群众的、集体的、国家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辩证统一的观点看待和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在公、私矛盾的情况下,主张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大公无私是共产主义道德在处理公与私关系问题上的基本原则。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