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伯 Johannes Clauberg1622—1665 德国哲学家、神学家。笛卡儿哲学早期追随者。在不来梅和荷兰的格罗宁根、莱顿等地学习,并在法、英等国旅行。1649到1651年任加尔文派所办的拿骚黑博恩学院哲学和神学教授。1655年任杜伊斯堡大学校长。在哲学上,1647年出版的关于本体论的著作属于亚里士多德学派。1649年转到笛卡儿主义,赞成笛卡儿的唯理论与怀疑方法,但仍保持亚里士多德的知识来源于感觉的观点。在灵魂与肉体联系的学说上持偶因论,但并没有改变他以前关于实体的亚里士多德观点,有调和亚里士多德主义和笛卡儿主义的倾向。采取笛卡儿的几何学证明的方法,在本体论上区分三种“存在”:具有最普遍意义的是“理智的存在”,较少普遍意义的是“某种事物的存在”,在特殊意义上使用的是“实在的存在”或在理智以外的存在。属性分为本原的与派生的两种,本原的属性是本质、存在和产生;产生即形成派生的属性。在自然哲学上,持笛卡儿的观点,认为上帝是运动的第一原因,宇宙的运动量是固定的,行星为太空的实体的漩涡运动所推动。主要著作有《为笛卡儿辩护》(1652)、《认识上帝和我们自己的练习百例》(1656)、《论人的肉体和灵魂之结合》(1663)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