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 战国孟子用语。指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了解作者的本意。《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认为这是正确理解作品思想的方法。对“以意逆志”之“意”,历来有两种解释。东汉赵岐注:“意,学者之心意也。”“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是为得其实矣”(《孟子注疏》)。南宋朱熹注:“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当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孟子集注》)此解释认为孟子主张读诗者应当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主观感受,通过体验、理解等活动,把握诗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包含了对艺术欣赏特征的深刻理解。另一说以“意”为作诗者之意。清吴淇提出“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六朝选诗定论缘起》)。今人亦有取此说者,认为孟子主张分析作品不能仅看表面形式,不能拘泥于个别辞句,而应根据作者本意和作品的实际、作品的全局去掌握作者意图,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