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林 Linus Carl Pauling1901—1994 美国化学家、物理学家。1922年从俄勒冈州立大学毕业后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192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6年游学欧洲,曾在玻尔实验室工作。1927年回国,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任教,后任教授。1949年任美国化学协会主席。1951—1954年任美国哲学协会副主席。1963年任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腊民主学院研究中心物理学和生物学教授。1967—1969年,任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化学教授。1969—1973年,任斯坦福大学化学教授。后为鲍林科学和医学研究所研究教授。主要研究化合物以及化合物和分子中原子之间键的性质。1931—1933年创建共振论,以电子共振阐明电子在化学键生成过程中的作用,用键在若干价键结构之间共振来解释共轭和新结构类型。这一理论在认识分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化学键的本质方面,曾起过很大作用。后从结构化学理论和实验出发,开展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医学的研究。1948年发现构成蛋白质中一种多肽链的氨基酸螺旋体结构,1949年发现几种不同的人类血红蛋白分子,以及其他一些与人体疾病有关的分子。因用量子力学研究分子结构,特别是在化学键方面的贡献,获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在科学研究中注意经验与理性的结合,归纳与演绎的结合。相信所有的现象都能够简化成某些基本的机制,人的思维能够认识这些机制。反对任何教条,不承认上天启示的宗教。还热心于国际政治活动,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因致力于核武器的国际控制和发起反对核试验运动而获得1962年诺贝尔和平奖、列宁国际和平奖、甘地和平奖。1973年9月和1981年6月,曾两次到中国访问和讲学。主要著作有《量子力学导论》(1935)、《化学键的本质》(1939)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