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圆了 1858—1919 日本佛学家、哲学家。本名袭常,号甫水。出家后名圆了。笔名道人、四圣堂、不思议庵、拙笔居士等。188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1887年创建哲学馆(东洋大学前身)。三次留学欧美。1919年在中国巡教中病逝于大连。认为唯物论和唯心论都有失于偏颇,企图超越这两者建立“纯正哲学”。主张“中道之理”,“中道”即物心一如,差别即无差别,实则以佛教“相即”观念掩盖物质与精神的区别。引进马赫主义的唯能论来注释佛教,认为物质与势力(能)相并存,但“世界发生变化不是由于物质支配势力,而是由于势力支配物质”,“即物质是被动的,势力是能动的。”并强调“势力”就是宇宙最初存在着的灵性,相当于佛教的“心”或“心识”,试图用“唯能论”把佛教改变为现代宗教。并由此提出“新唯心论”,强调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政治上提出“护国爱理”的口号,即用佛教(理)来维护天皇制国体。主要著作有《哲学一夕话》(1886—1887)、《真理金针》(1886—1887)、《佛教活论》(1887)、《破唯物论》(1898)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