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主观能动性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主观能动性 subjective activity 亦称“自觉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为人类所特有,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对动物来说,不存在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虽然动物也有能动性,但不能称之为主观能动性。动物的活动和能动性,是无意识的,和它的生命活动是同一的。某些高等动物的活动,似乎也表现出某种“目的性”、“计划性”,能提前采取趋利避害的行动,但那只是一种在长期适应活动中形成的本能,它和人的有目的的自觉活动不同。马克思曾经以“蜜蜂”与“建筑师”的比喻,生动地阐明了人和动物活动的显著区别。一切动物的行动,都不能在自然界打下它的意志的印记,只有人才能“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页),支配自然界并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性和自觉性,表明了人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主动的态度。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两个方面互相区别,又相互统一,其基础是社会实践。人的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是单纯消极和被动的,而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对事物的认识由表面现象向内部本质推移,并能依据对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见,提出自然界原先并不存在的新事物的设想或方案,通过实践使这种设想或方案变为现实。若不把认识变为改造世界的行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无从表现;没有科学认识指导下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也达不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只有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才能表现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论,主要是17、18世纪的唯物论,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实在的反映。但它把这种意识的反映看作是消极的、直观的,不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陷于机械论的错误。唯心论者承认意识的能动性,但又抽象、片面夸大了它的作用,认为可以脱离物质条件和客观规律去发挥主观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主观与客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既尊重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强调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十分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坚持在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力争把事情办好。毛泽东说:“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77页)他又以战争为例,生动又深刻地阐述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物质条件和规律性的辩证关系,指出:战争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然而不仅仅如此,还决定于作战双方的主观指导能力。“军事家不能超过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外企图战争的胜利,然而军事家可以而且必须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争取战争的胜利。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来。”(同上书第182页)毛泽东对主观能动性在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过程中及在化被动为主动过程中的作用的分析,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能动性思想。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