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乐 春秋孔子用语。指人生的乐事。分为有益和有害各三种。《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孟子提出君子有三乐,并加以具体阐述。《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除强调孝悌关系,为人处事中的乐事外,还特别重视为本阶级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并以此为乐。此外,《列子·天瑞》提出为人、为男、为泰的三乐。反映了魏晋时代门阀士族腐朽的享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