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精神论 animatism 信仰自然界或其组成部分有非人格的灵性的理论。是原始宗教的一个特征。这一术语最先由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雷特(Robert Ranulph Marett, 1866—1943)在1900年发表的《宗教的起源》中提出,用以反对人类学家弗雷泽和E.B.泰勒的泛灵论。一般认为它产生于万物有灵论以前的宗教发展阶段中。俄国人类学家施特恩贝格(Лев Яковлевич Штернберг, 1865—1920)在其《从人种志学观点看原始宗教》一书中,主张把原始宗教宇宙观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万有精神论,相信整个自然界有灵性;(2)第二阶段是“精灵的发现”,发现自然界的非物质的人格的存在物;(3)第三阶段是真正的万物有灵论,出现对灵魂的信仰。学术界对万有精神论是否先于万物有灵论仍有争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