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谱系》 德 Zur Genealogie der Moral;英 The Genealogy of Morals 德国尼采著。1887年出版。由3篇论文构成。为《善恶之彼岸》的续集。在第1篇论文中,尼采考查“好-坏”和“善-恶”两种相互冲突的价值框架,认为任何一种道德价值最初都是作为某种对文明有用的东西而出现的,即起着把社会凝聚在一起的作用。道德价值是变化的,一种道德价值过于老化时就起着阻碍文明发展的坏作用。在第2篇论文中,尼采主要论述了“坏的良心”问题。指出自主的人履行自己责任的本能叫做“良心”。“坏的良心”则是一种对自己罪过的认识,一种道德的痛苦和懊悔。它并不产生于对惩罚的恐惧,而起源于人的一种“内化”倾向,即每当要求冲突、报酬、惩罚等的自然本能行为受阻时人就把它们转向内心,把残酷施加在自己身上。这是“意志的疯狂”,是人的巨大疾患。只有一个真正的“救世主”(扎拉图斯特拉)才能治愈这样的顽症。在第3篇论文中,尼采分析了禁欲主义。认为禁欲主义本质上与生命相背,但在病态的、对生命厌倦且找不到理想的社会中,禁欲主义作为唯一可能的理想使对生活的否定成为生命的真正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