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技 战国庄子用语。“道”指万物之本源,“技”指古代各种技艺。《庄子·天地》:“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技也。”认为“道”为本,“技”为末,“道”重于“技”,“技”服从于“道”。“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然“技”与“道”又有相通之处。对于“道”的爱好,有利于手艺技巧达到与天地自然之“道”相合的神化境地。“梓庆削鐻”、“庖丁解牛”、“吕梁丈夫蹈水”、“津人操舟”、“佝偻者承蜩”、“轮扁斫轮”这类精湛技艺的获得,正是匠人、艺人主观修养达到虚静、无欲,与“道”合一的结果。而从“技”中又可以见出“道”。“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庄子·天地》)。“技”的自由创造的特征,正显现了“道”自然无为的特征。庄子学派对“技”与“道”相通的阐述,涉及到艺术创造的根本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