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变论》 《公孙龙子》篇名。问答体。伍非百云:“通变者,通名实之变也”(《公孙龙子发微》)。中心命题为“二无一”,意在证明“白马非马”论。用假物取譬的方法,以“二无右”、“二无左”、“羊合牛非马”、“牛合羊非鸡”、“青以白非黄”、“白以青非碧”等具体命题的分析对“二无一”这一抽象命题作具体的串通论证。按照“唯乎其彼此”的正名原则,认为名变实亦随之变,新的复合概念一经形成,就具有与之相应的新的实体,而组成这一新的实体的那些因素,不能作为这个新的复合概念的反映对象。认为“左”与“右”一经合成新的整体“二”,与这新的整体相应之概念“二”就不再反映单独的“左”和“右”。“羊”和“牛”集合成为一个新的类,这个新类概念既不反映不属于这一类的“马”,更不反映与此类甚远的“鸡”。本篇文字奥衍,多用先秦名辩术语,“本论……首揭‘二无一’三字为全篇脉络,立意在证明‘白马非马’之一辞,以冀以形名之学而益坚其壁垒者也。盖所谓通变者,假分形色为二,即一专以形证,一专以色证也。以形证者如云:‘羊合牛非马,牛合羊非鸡’;以色证者如云‘青以白非黄,白以青非碧’是已。全篇文体,备极深玄。猝然读之,如堕烟雾,苟明乎此,层层若抽茧剥蕉,自觉謋然而解。”(谭戒甫《公孙龙子形名发微》)一说其中命题多系诡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