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贯通论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贯通论 coherence theory 亦译“融贯说”、“一致说”。亦称“真理一致论”。主张真理表现为一组命题之间的贯通关系或相容关系的理论。贯通论在柏拉图哲学中已有萌芽,借辩证法通过回忆或心灵转向,获得心灵所固有的理性认识,与客观实在的理念是一致的。托马斯·阿奎那虽主张真理符合说,但他把思维归结为上帝的创造灵魂的活动能力,具有贯通论的性质。笛卡儿与斯宾诺莎认为真理是它自身的标准,真理在于其概念的清楚明白,莱布尼茨、黑格尔等近代唯理论者的著作也阐述了真理是由于理性的贯通的观点。英国的布拉德雷认为实在是一个统一的、融贯的整体。真理是对整体的认识,“完美的真理必须如实地体现出系统整体的观念”。故真理不应自相矛盾,一组命题或一组信念必须彼此相容,在某些方面相互依赖,才能成为真理。贯通论的另一重要代表美国布兰夏尔德认为,真理是一个融贯的系统,这个系统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即在整体支配下的各个部分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在真理系统中,没有任何一个命题是任意的,每一个命题都会被其他命题推演出来。融贯性,系统性各部分之间的具体的必然性是真理的基本特征,也是判别命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他还进一步认为,不但真理是一个具有必然联系的融贯系统,而且实在也是一个具有必然性的融贯系统。纽拉特也持贯通论的观点,强调只能根据命题之间是否一致来判断命题的真理性,而不能通过命题与实在的比较来判断命题的真理性。一个命题如与同一体系内的有关命题相一致即真,相矛盾即假。科学认识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具有相容性、关联性的命题系统。亨普尔也持类似观点。20世纪70年代莱舍(Nicholas Rescher)进一步发挥贯通论,试图探讨从许多具有不同程度贯通性的信念体系中挑选出一个具有最大贯通性的、真信念体系的方法。贯通论主张从一命题同其他命题之间的关系去考察命题的真理性,这同强调考察命题与事物在世界上的存在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是否符合事实为检验命题真理性标准的符合论(包括唯物论的反映论)相对立。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