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篇》 希腊 Sophistes;英 Sophists 古希腊柏拉图后期著作。对话体。全篇主要说明什么是“智者”,用两分法给智者下定义。在讨论“存在”与“非存在”时,用“巨人”和“神”的斗争,说明唯物主义者(巨人)和理念论者(神)各有缺陷。唯物主义者认为只有具体的物体才是存在,否认无形体事物的存在。该篇认为应该承认有生命的物体是有灵魂的,而灵魂就有正义与不义、智慧与愚蠢的区别,这些都是没有形体的存在,事物有一种主动与被动的“能力”,这也是没有形体的存在。理念论者则将存在(理念)和有生灭的事物割裂开来,认为存在是不动的,所以它没有主动与被动的能力,可是他们必须承认灵魂心是主动(知),存在是被知,这就是能力,是运动。这样,在不动的存在中也有变动,所以存在应该是不动又运动的。由此,柏拉图讨论了几个最普遍的“种”(范畴)——“存在”、“动”、“静”、“同”、“异”之间的关系,说明对立的范畴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既有“存在”,也有“非存在”存在着。这是柏拉图的“通种论”,他对他自己原来的理念论作了一点修正,更接近于辩证法。中译本由严群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以《泰阿泰德:智术之师》书名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