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 近代康有为著。写于戊戌变法前,原稿存《清议报》报馆,因失火遂烬,后又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补作。十一卷,附发凡一卷。以稽考形式,阐发孔子笔削《春秋》之微言大义,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指出“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认为“二千年瞀焉,惟笃守据乱世之法以治天下”,“君得隐操其术以愚制吾民”,已成“弊政”。“当今进至升平”,应“君与臣不隔绝而渐平,贵与贱不隔绝而渐平,男与女不压抑而渐平”。主张民权平等,排斥君主专权。又以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附会公羊三世说,称“《春秋》始于据乱立君主;终于升平为立宪,君民共主,终于太平为民主”。在传统观念的形式下,宣传社会渐进、君主立宪和民权平等的思想。序曾刊1913年《不忍》杂志第三册。有1917年上海大同译书局本、《万木草堂丛书》本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