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南朝梁刘勰著。成书于齐末。凡五十篇,分上、下编。全书以“言为文之用心”为旨,较全面总结了前代文学理论成果,并加以发展,包含丰富的美学思想。为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和美学史上最有系统的著作。对于审美对象、审美意识、文学审美标准、艺术创作活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风格、鉴赏和批评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细致的论述。上编《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论述审美对象的本质,并提出“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文学基本审美标准。《明诗》至《书记》二十篇论述各体文章的历史发展和写作时应注意之点,分别提出对各体文章具体的审美要求。下编《神思》、《养气》论创作思维活动,《物色》论对自然美的审美意识及描绘,《情采》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体性》、《定势》、《通变》、《时序》论及风格的多样性和一致性,《风骨》要求文章具有明朗、生动、精健之美,《声律》、《丽辞》、《事类》、《比兴》、《夸饰》等篇具体论述诸种写作技巧和手法,体现了对于文辞、声色之美的要求,《隐秀》提出了“自然”和“余味”的审美要求,《知音》论述鉴赏和批评。在我国以至世界美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版本及诸家注本甚多。今存刻本以元至正本为最早。清黄叔琳辑注本为清代中叶以来最通行之本。近人有范文澜《文心雕龙注》、王利器《文心雕龙校证》、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