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原理》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美国W.詹姆斯著。1890年出版。该书标志着作者学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即由心理学转向哲学。全书共2卷28章。该书对人的心理意识现象作出了完全不同于费希纳、冯特等心理学家的解释,认为心理意识是人的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机能,是有机体求取生存的手段,人的意识就像人的各种器官一样支持人的生存竞争。该书具体考察了大脑的各种状态怎样决定心灵的状态,反对将精神过程与物理过程割裂开的二元论。又从自我的不同层次(物质的、社群的、精神的、纯粹的)对自我的含义进行考察,认为它们都离不开人的身体的活动,批判了那些主张有超乎人的生理基础之外的自我的学说(特别是灵魂说)。书中提出,作为一门科学的心理学可以和任何一种关于身心关系的“形而上学”理论相容。该书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意识流(或称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的概念和关于论述情绪的学说。认为任何情绪都是人的身体中生理变化的反射产物。情绪无非是强烈的身体反应,是由内脏和肌肉所引起的一定经验的名称。情绪不是产生于生理行为之前,而在其后。这一观点与丹麦生理学家朗格(Carl Georg Lange, 1834—1900)1885年提出的理论类似,被称为“詹姆斯-朗格情结说”。该书以丰富的材料和一些独特的见解对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作者由此成为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该书所提出的心理学学说是作者后来发挥的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依据。中译文唐钺节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