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 梵 Sat 古印度吠檀多派用语。与“智”、“乐”同为“梵”(Brahman)所具有的三种特性。真,意为“有”,指梵是一种绝对真实的存在。“是彼(指梵)为至精微者,此宇宙万有以彼为自性也,彼为‘真’。”(《歌者真义》)智(cit),指梵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含有认识与行为的主体的意思。“人当敬想大梵为‘意识’。”(同上)并称它是“内心之光明”(《广森林真义》)。乐(Ᾱnanda),指梵的本性无限圆满清净妙乐。“那独一无二的观者,就是梵……它是最高之妙乐,一切有情均依这妙乐的一部分而生活。”(《歌者真义》)认为真、智、乐三位一体,不可分割。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与梵本质相同的“我”(Atman)存在,只要潜心反观,认识到这种同一性,就能达到“梵我一如”,亦即解脱。这一理论经后世印度吠檀多派的传播,有着广泛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