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现象学美学
类别 哲学
释义 现象学美学     phenomenological aesthetics

西方现代美学流派之一。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德国和波兰,40—50年代在法国得到发展,60年代后在英美和其他英语国家得到广泛传播。主要代表人物是波兰英伽登和法国杜弗莱纳。现象学美学的最基本特征是运用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研究美学问题。在方法论上提倡:(1)只关心显现于知觉的对象,并作出现象描述;(2)只有当这些对象符合普遍规律时才注意它们;(3)既反对传统美学的自上而下的演绎法,又反对心理学美学的自下而上的归纳法,主张采用一种特殊“本质直觉”去把握审美对象的一般特性。其前驱为德国盖格尔。作为一个流派,现象学美学的完整体系是由波兰美学家英伽登在30年代建立,并为法国美学家杜弗莱纳在40—50年代所发展。英伽登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方面确立了现象学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在本体论方面,认为文艺作品既不是观念的实体,也不是物质的实体,而是建立在物理对象上的、由艺术家新创作的某种意向性客体。在认识论方面,提出“具体化”和“重建”理论,认为欣赏者参与艺术创造活动,艺术创造中的许多不确定的区域有待欣赏者加以充实和完成。在价值论方面,试图建立艺术价值的结构系统,区分了艺术品与审美对象,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杜弗莱纳把现象学美学经验主义化,把研究的重点转向欣赏者的审美经验,认为审美对象和审美知觉是不可分割的,审美对象是在主客体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诸审美要素的组合。现象学美学直到50—60年代后才产生广泛影响,对于存在主义美学、结构主义美学、分析美学、解释学美学、接受美学及文艺批评方面的“新批评派”和日内瓦学派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代表作有《文学的艺术作品》、《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英伽登)和《审美经验现象学》(杜弗莱纳)等。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7 16: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