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 1904—1974 中国安徽金寨人。原名陈绍禹,笔名韶玉。在武汉读中学时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进入上海大学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改名王明。同年秋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毕业后留校当翻译。1929年回国,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1930年9月反对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央。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江苏省委书记。同年9月去苏联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37年回国,1938年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建国后,任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6年去苏联治病,1974年病死于莫斯科。为1931年1月到1935年1月党内“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代表。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将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在《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的小册子中提出“左”倾冒险主义的政治纲领。在中国社会性质、阶级关系问题上,夸大资本主义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夸大民主革命中反资产阶级、反富农斗争与所谓“社会主义革命成分”的意义;在革命形势和党的策略任务问题上,强调全国性的“革命高潮”和党在全国范围的“进攻路线”;在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战争问题上,认为中国当时还没有“真正的”红军和工农民主政权,只要求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去服从和配合城市工作。直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纠正了这一错误,才使党和革命转危为安。他在1937年底回国后到1938年任长江局书记期间,又推行右倾投降主义,在《如何继续全国抗战与争取抗战胜利呢?》《挽救时局的关键》等文章中,主张取消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提出所谓“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放弃无产阶级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他的“左”倾和右倾错误的思想根源是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在延安整风中受到党的批评,但他拒不承认错误。晚年在苏联化名马马维奇,多次撰文攻击中国共产党,歪曲中国革命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