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卜荪 William Empson1906—1984 英国诗人、批评家,英美新批评派代表人物。瑞恰兹的学生。就学于英国牛津大学,1931—1934年在日本东京任教,1937—1939年在中国燕京大学及西南联大任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英国广播公司中国部编辑,1947—1952年重返燕京大学任教,1952年后回英国任桑菲尔德大学教授。在西方文艺理论史上第一次系统地研究复义(ambiguity)问题。复义指同一个陈述由于其组成语词自身语义上的差别而可能具有的多义性现象。认为所有语词都是一个多重意义的整体,复义存在于日常语言中,但在文学语言中具有尤为重要的价值,它是增强作品表现力的基本手段,使语言活动方式中潜在的意义得到充分的表达。文学语言的多义性研究,极大地推进了新批评派理论深度,促进了对文本的理解。他还提出文学作品的形式因素可转化为内容因素等观点。主要著作有《复义七型》(1936)、《牧歌的几种变体》(1935)、《复杂词的结构》(1951)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