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潜 1673—1769 清诗人。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苏州)人。乾隆进士。授编修,后为内阁学士,官至礼部侍郎。倡格调说。强调诗的功利性,认为“诗之为道,可以理性情,善伦物,感鬼神,设教邦国,应对诸侯,用如此其重也”(《说诗晬语》)。提倡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认为这是“诗教之本原”。论诗强调“格调”,将诗歌的语言音调作为诗的关键,说:“乐府之妙,全在繁音促节”,“诗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同上),视形式因素为创作的中心。注重诗歌的沿流穷源,“渐窥风雅之遗意”,强调“诗不学古,谓之野体”。称赏明七子,并承袭其拟古主义主张。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豪浑厚的境界。反对“以理语成诗”,又反对“不涉理路”。强调“议论需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耳”。主张用诗歌特有的感情色彩、形象化以及韵趣等特点来表现理路,认为“不以意适法,转以意从法,则死法矣”(同上)。创作要有个性,“性情面目,人人各具”。有《归愚诗文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