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派与非正统派 梵 Ᾱstika ca Nāstika 古代印度哲学的两大类别。一般以对“吠陀”权威态度作为划分的标准。信奉吠陀绝对正确并拥有至高权威的为正统派,相反为非正统派(异端)。正统派亦称“婆罗门教六派哲学”,包括前弥曼差派、吠檀多派(后弥曼差派)、数论派、瑜伽派、胜论派、正理派。非正统派包括顺世派、佛教、耆那教。正统派中的前弥曼差派是为吠陀经典所记载的各种传统的祭祀仪式作论证和注疏。吠檀多派从理论上论证吠陀经典的“梵我如一”思想。另四种派别虽然也列入正统派,但并非完全承认吠陀的绝对权威。如胜论派把整个世界分为“六句义”,提出“极微说”。正理派主张“十六谛义”,侧重于逻辑学和认识论的探讨。数论派提倡自性与神我相结合的“二十五谛说”。瑜伽派主要宣传瑜伽修炼的训条。非正统派反对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主张种姓平等,否认存在至高无上的神。此外顺世派还主张世界由地、水、风、火四种物质原素组成;反对有永恒的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也反对因果报应和轮回解脱。现代印度哲学界对这种分类尚有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