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瑜 1600—1682 明清之际学者。字楚屿,又字鲁屿,晚号舜水。余姚(今属浙江)人。明诸生。崇祯末,屡奉征辟,皆不就。明亡,从事抗清活动,失败后亡命日本、越南、暹罗等国。清顺治十六年(1654)参加郑成功、张煌言等反清复明的斗争。失败后,定居日本讲学二十余年。深受日本水户藩主德川光圀(国)的尊礼。卒后,日本学者私谥文恭先生。为学重实际效用和事功,反对“专在理学研究”上空谈,“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答小宅生顺问》)“学问之道,贵在实行”,“圣贤之学,俱在践履。”(《答安东守约问》)指斥宋儒脱离社会实践,“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与安东守约书》十)。主张“经邦弘化,康济艰难”(《答林春信问》)。强调学术为政治和社会服务。认为人的善恶不取决于先天禀受气质的清浊,而决定于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重视史学,认为:“经简而史明,经深而史实,经远而史近”,“得之史而求之经,亦下学而上达耳。”(《答奥村庸礼书》)其学术思想对当时日本有一定影响。著作由其门人辑集、德川光圀父子刊印为《舜水遗书》。1981年中华书局汇集其全部诗文、书札问答等编为《朱舜水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