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利害感 英 disinterestedness;德 ohne alles Interesse 德国康德用语。指审美快感不与任何一种性质的实际利害发生关系的自由性。为鉴赏判断规定的第一要点。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康德把人的快感分为三种:由物质需要的满足而引起的感官的快适;由道德上的赞许或尊重而引起的快感;欣赏美而引起的快感。认为(1)感官和道德的快感都受制于客体的性质,而审美快感只是一种主观上合目的性的满足,不涉客体的具体关系;(2)感官快适是人与动物共有的,道德的善适用于一切有理性的动物,而美只适用于人类;(3)感官和道德愉快都涉及欲求或实用目的,都不自由,惟审美快感不受任何欲求和实用目的束缚,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参予其中,所生的愉快是“唯一自由的愉快”。在欧洲,较早使用和阐释“无利害”一语的是18世纪英国莎夫茨伯利,其弟子哈奇生也认为审美与效用无关。后博克更具体明确地阐述了审美与效用无关的思想。康德接受了这一思想,发展了审美无功利的观念,并把它作为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