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启蒙运动 亦称“新理性主义运动”。中国思想文化运动。20世纪30年代为适应抗日民族斗争而展开。是五四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36年9月至10月,由当时的共产党人先后发表《哲学的国防动员》、《中国目前的新文化运动》两文所提出,建议共同发扬“五四”的革命传统精神,号召一切爱国分子发动一个反对异族奴役,反对旧礼教、复古、武断、盲从、迷信以及一切愚民政策的大规模的新启蒙运动,唤起广大人民的抗战和民主的觉醒。提出在哲学上要与那种外仁义而内残忍的旧传统思想作无情的斗争,同时使哲学上的争斗与现实的政治、一般人民的争斗相结合。此倡议很快得到各阶层响应,引起广泛讨论,至1937年春、夏间讨论最为热烈。但亦受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文人的攻击,北平师范大学杨立奎曾通电全国,诬蔑此运动为“诋毁忠孝节义,五伦八德”,宣称要“决心全力铲除”(见何干之《新启蒙运动的争战》),当时共产党人对此进行了驳斥。经过讨论,大体统一了对运动的性质、任务的认识:“这运动是文化思想上的爱国主义运动,是文化思想上的自由主义运动,是反武断、反独断、反垄断的三反运动,是建立现代中国新文化的运动”(何干之《新启蒙运动与哲学家》)。同时,北平进步的思想文化界人士在《北平新报》、《华北呼声》、《动向》、《现实月刊》、《新文化月刊》等报刊上,广泛宣传新启蒙运动的性质和意义,并发起组织“新启蒙学会”。至1937年底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和抗日救国统一战线形成,新启蒙运动前后进行了近一年,对廓清蒙昧和宣传抗日起了积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