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意不合verbalism
盲童中出现的“语”非其“义”的现象。盲童在使用语词或概念时,对其含义有时不是在人们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使用的,而仅是在盲童自己所理解的意义上使用的。有两种表现:一是语义混淆,即语言符号与视觉经验错位,如盲童把鸭子的长颈当成尾巴;二是冗言赘语,即说话洋洋而不明其实际含义,如盲童能说出许多诸如“洁白如雪”、“繁花似锦”之类的话,却并不能唤起相应的视觉表象。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感性经验;也与教育不当有关。盲童的父母通常以为没有视力的盲童接受刺激较多途径是听觉,不停地对其子女讲话,使其免于寂寞。久之,盲童也常用声音来自我刺激,以无意义的语句不断自言自语,从而形成一种习性。